精選
- 取得連結
- X
- 以電子郵件傳送
- 其他應用程式
生活-陶淵明〔歸園田居〕--衣沾不足惜,但使願無違。
陶淵明(約365年—427年),字元亮,(又一說名潛,字淵明)號五柳先生,私諡“靖節”,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、文學家、辭賦家、散文家。漢族,東晉潯陽柴桑人(今江西九江)。曾做過幾年小官,後辭官回家,從此隱居,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,相關作品有《飲酒》、《歸園田居》、《桃花源記》、《五柳先生傳》、《歸去來兮辭》等。
〔歸園田居〕共計五首,每一首皆膾炙人口。這組廣為人知的五言詩,是陶淵明於晉安帝義熙二年春天(406年)的作品,也就是辭去彭澤縣令,歸田隱居的第一年,時年四十二歲。
其一
少無適俗韻,性本愛丘山。誤落塵網中,一去三十年。
羈鳥戀舊林,池魚思故淵。開荒南野際,守拙歸園田。
方宅十餘畝,草屋八九間。榆柳蔭後園,桃李羅堂前。
曖曖遠人村,依依墟里煙。狗吠深巷中,雞鳴桑樹巔。
戶庭無塵雜,虛室有餘閑。久在樊籠裏,復得返自然。
其三// 此篇感觸最深。
種豆南山下,草盛豆苗稀。晨興理荒穢,帶月荷鋤歸。
道狹草木長,夕露沾我衣。衣沾不足惜,但使願無違。
其五
悵恨獨策還,崎嶇歷榛曲。山澗清且淺,遇以濯吾足。
漉我新熟酒,隻雞招近局。日入室中暗,荊薪代明燭。
歡來苦夕短,已復至天旭。
〈歸園田居〉其一初寫:
此詩開篇即說出隱居的緣由,以天性對山林的愛好出發,將仕途比喻為塵網,表明離開從小親近的大自然,去追逐庸庸碌碌的世俗名利是多麼違背他的本心。這裡指的「三十年」,是舉其成數而言,詩人對這三十多年來的人事蹉跎,深感後悔。他做了一個生動的比喻,稱自己就像籠子裡的鳥般懷念山林,像池塘裡的魚般思念過去的湖水。直到今日,終於再度回到嚮往已久的田園,住宅周圍有十餘畝的田地,還有幾間草屋,以及前後院的榆柳、桃李,更能見到遠處村莊依稀升起的炊煙。詩人透過近景、遠景的描寫之後,再從視覺擴及聽覺,既有戶外的狗吠、雞鳴,更回到無聲的室內,以「無塵雜」襯出「有餘閑」的氛圍,組織起他親身體驗的田園生活。更於最末總結道:「久在樊籠裏,復得返自然。」既是回應先前的羈鳥池魚,更暗指那個誤落塵網中的自己,終於得到了自由。這樣的妙喻不但展現了詩人的自在灑脫,更喚起千百年來無數讀者的共鳴。
〈歸園田居〉其三:
然而復返自然,回到田園以後,一切就順心如意嗎?〈歸園田居〉其三,這首節奏明快,令人朗朗上口的短篇,道出了田園生活的現實層面。首句「種豆南山下」指出耕種之必要,可惜努力後的結果,竟是「草盛豆苗稀」。面對自然所帶來的損害,詩人的付出,未必有如期的收穫。為了維持理想,每天從大清早忙到晚上,才得以乘著月色肩扛鋤頭回家。農家的生活是刻苦且實際的,不容詩人有一絲懈怠。緊接著下句「道狹草木長,夕露沾我衣」寫的是實景,也暗藏寓意。如同蘇東坡對此首詩的評語:「以夕露沾衣,可見違其所願者多矣。」然而,無論實踐理想的這條道路,是多麼的不好走,會遭遇到多少阻撓,陶淵明都不以為苦,即使衣服皆為露水沾濕了,只希望能不違背自己最初的心意。
〈歸園田居〉第五首,一開始陶淵明便寫自己策杖遠行而還,宣告為這組詩的終篇。詩人在此化用了屈原〈漁父〉的典故:「滄浪之水清兮,可以濯我纓;滄浪之水濁兮,可以濯我足。」表示這趟旅程,雖然崎嶇難行,但隨遇而安,更有清澈的溪水,清洗污濁、疲憊的雙腳。而自然當中這種閒適自在的心境,也不知不覺帶進了村莊。詩人回家後,漉酒殺雞,邀左鄰右舍一同歡聚,即使太陽下山,依舊點起柴薪取代蠟燭,繼續開懷暢飲,只可惜夜晚太過短暫,轉眼就天亮了。「歸園田居」不僅僅是返回自然,更是重新體會人與人之間的情誼。陶詩之所以動人,即在此處。
熱門文章
種菜吃-第7堂課:栽種必學技巧 Plant2plate Lesson7, Basic tips you need to know of planting
- 取得連結
- X
- 以電子郵件傳送
- 其他應用程式
品牌-關於理念的3H,快樂、健康與希望 Horticulture is combined with three life elements, The Happiness, The Healthy, & The Hope.
- 取得連結
- X
- 以電子郵件傳送
- 其他應用程式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