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精選

品牌-都市農夫(序)

都市農夫>>新手上路超簡單 Step1,  日照:種植的地方是否日照充足。絕大 部分的蔬果都需要日照充足的環 境,至少要有半天的日照,才能 擁有良好的成長狀況,像是明亮 的窗陽台、屋頂等處,是最佳的 場所;如果住的地方真的採光不 好,先不用失望,不妨種植不需 要光線的芽菜,像是苜蓿芽、豌 豆嬰等,每天也可以有新鮮沙拉 可以享用! 由於居家日照環境常會有其 他建物帶來的陰影,只剩局部的 日照,因此用花盆來種菜,可以 調整擺放的位置,像是用吊盆或 者層架來架高,可避免被陽台女 兒牆陰影遮住;或者因應季節不 同,日光角度改變,隨時調整擺 放位置,這些都是以花盆種菜各 種靈活運用的方式。 Step2, 接著,準備花盆、土壤和有機 肥、菜苗或者種子,就可以開始 種菜了。 花盆的選擇上,最少要 可以盛裝15公分土壤高的深度, 如果要將蔬果養得更大或者是種 植根莖類,則需要更深的容器。 除了使用各種花盆外,也可以廢 物利用,用紙杯、紙碗來種植; 在沒有強風的地方,吊盆也是很 好的容器,可以節省空間,亦可 避免放在低處光線會被遮住的問 題。 土壤可以使用一般的培養土, 記得先放一半的土在盆中,再依 照肥料包裝上的指示,拌入適當 份量的有機肥,最後放入另一半 的土。這樣有機肥在土壤內分 解,比較不會吸引小蟲或產生味 道,影響到居家環境,如果是短 期收成的葉菜類,這樣的肥份就 已足夠。準備好裝滿花盆的土壤 後,就可以開始栽種。 在蔬菜的來源方面,可以選購 種子或菜苗。在花市中可以買到各種蔬果的種子,記得先看上面 標示的播種季節,再選擇適合當 季栽種的種子;以種子繁殖比較 需要經驗與技巧,但只要按圖索 驥,通常成功機率很高。 更方便快速的是直接購買菜 苗,菜苗是農友們已經培育好的 小苗,通常在種苗店販賣的一定 是當季可栽種的品種,這些菜苗 長在穴盤中,根部成長完整,只 要直接移植到花盆中即可,非常 方便。此外,也可以用菜市場買 回的蔬菜來扦插,像是紅鳳菜、 地瓜葉等,老的莖葉摘下後不要 丟掉,插在潮濕的土壤中,很快 就會生根發芽;而發了芽的蒜 頭、紅蔥頭,栽種後會長出蒜苗 與珠蔥,不用花錢就頗有收穫。 陸續採收的菜種最適合 許多人乍聽用花盆種菜時,都 會有「這樣怎麼夠吃」的疑問。 的確,以花盆種菜的收穫量較 少,但若使用於早餐三明治的生 菜,或者煮麵、煮湯臨時要放些...

生活-陶淵明〔歸園田居〕--衣沾不足惜,但使願無違。

 

陶淵明(約365年—427年),字元亮,(又一說名潛,字淵明)號五柳先生,私諡“靖節”,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、文學家、辭賦家、散文家。漢族,東晉潯陽柴桑人(今江西九江)。曾做過幾年小官,後辭官回家,從此隱居,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,相關作品有《飲酒》、《歸園田居》、《桃花源記》、《五柳先生傳》、《歸去來兮辭》等。



〔歸園田居〕共計五首,每一首皆膾炙人口。這組廣為人知的五言詩,是陶淵明於晉安帝義熙二年春天(406年)的作品,也就是辭去彭澤縣令,歸田隱居的第一年,時年四十二歲。




其一

少無適俗韻,性本愛丘山。誤落塵網中,一去三十年。
羈鳥戀舊林,池魚思故淵。開荒南野際,守拙歸園田。
方宅十餘畝,草屋八九間。榆柳蔭後園,桃李羅堂前。
曖曖遠人村,依依墟里煙。狗吠深巷中,雞鳴桑樹巔。
戶庭無塵雜,虛室有餘閑。久在樊籠裏,復得返自然。


其三// 此篇感觸最深。

種豆南山下,草盛豆苗稀。晨興理荒穢,帶月荷鋤歸。
道狹草木長,夕露沾我衣。衣沾不足惜,但使願無違。


其五

悵恨獨策還,崎嶇歷榛曲。山澗清且淺,遇以濯吾足。

漉我新熟酒,隻雞招近局。日入室中暗,荊薪代明燭。

歡來苦夕短,已復至天旭。


〈歸園田居〉其一初寫:

此詩開篇即說出隱居的緣由,以天性對山林的愛好出發,將仕途比喻為塵網,表明離開從小親近的大自然,去追逐庸庸碌碌的世俗名利是多麼違背他的本心。這裡指的「三十年」,是舉其成數而言,詩人對這三十多年來的人事蹉跎,深感後悔。他做了一個生動的比喻,稱自己就像籠子裡的鳥般懷念山林,像池塘裡的魚般思念過去的湖水。直到今日,終於再度回到嚮往已久的田園,住宅周圍有十餘畝的田地,還有幾間草屋,以及前後院的榆柳、桃李,更能見到遠處村莊依稀升起的炊煙。詩人透過近景、遠景的描寫之後,再從視覺擴及聽覺,既有戶外的狗吠、雞鳴,更回到無聲的室內,以「無塵雜」襯出「有餘閑」的氛圍,組織起他親身體驗的田園生活。更於最末總結道:「久在樊籠裏,復得返自然。」既是回應先前的羈鳥池魚,更暗指那個誤落塵網中的自己,終於得到了自由。這樣的妙喻不但展現了詩人的自在灑脫,更喚起千百年來無數讀者的共鳴。


〈歸園田居〉其三:

然而復返自然,回到田園以後,一切就順心如意嗎?〈歸園田居〉其三,這首節奏明快,令人朗朗上口的短篇,道出了田園生活的現實層面。首句「種豆南山下」指出耕種之必要,可惜努力後的結果,竟是「草盛豆苗稀」。面對自然所帶來的損害,詩人的付出,未必有如期的收穫。為了維持理想,每天從大清早忙到晚上,才得以乘著月色肩扛鋤頭回家。農家的生活是刻苦且實際的,不容詩人有一絲懈怠。緊接著下句「道狹草木長,夕露沾我衣」寫的是實景,也暗藏寓意。如同蘇東坡對此首詩的評語:「以夕露沾衣,可見違其所願者多矣。」然而,無論實踐理想的這條道路,是多麼的不好走,會遭遇到多少阻撓,陶淵明都不以為苦,即使衣服皆為露水沾濕了,只希望能不違背自己最初的心意。


〈歸園田居〉第五首,一開始陶淵明便寫自己策杖遠行而還,宣告為這組詩的終篇。詩人在此化用了屈原〈漁父〉的典故:「滄浪之水清兮,可以濯我纓;滄浪之水濁兮,可以濯我足。」表示這趟旅程,雖然崎嶇難行,但隨遇而安,更有清澈的溪水,清洗污濁、疲憊的雙腳。而自然當中這種閒適自在的心境,也不知不覺帶進了村莊。詩人回家後,漉酒殺雞,邀左鄰右舍一同歡聚,即使太陽下山,依舊點起柴薪取代蠟燭,繼續開懷暢飲,只可惜夜晚太過短暫,轉眼就天亮了。「歸園田居」不僅僅是返回自然,更是重新體會人與人之間的情誼。陶詩之所以動人,即在此處。

留言